08:学习圣言经验谈

二维码
604

圣经的中心主旨.jpg



各位亲爱的朋友,弟兄姊妹,又到了我们青年会的时间,现在真的我不敢说“每周”青年会了,因为常常的不能够按时完成任务,非常的抱歉,我非常期待这样的时间和弟兄姊妹交流。

在上一周,我去拜访了一个地方的教会,那里的弟兄姊妹大概有两三群,他们很长时间没有在一起见面了,所以我也是很长时间没有见到他们了,他们彼此之间也是很长时间没有见面了。所以当我去,大家都聚在一起,我们学习的时候,大家非常快乐。在那里给我留下一个很特别的印象,就是在我们住的地方,养了一群鸡,所以我晚上很清楚地听到了鸡叫,好像整个晚上都在听到鸡叫一样的,我非常想知道:这些鸡晚上为什么叫?叫的时间?一共叫多少遍?等等问题。我甚至一听到鸡叫一醒过来我马上就看手机几点了,所以给我留下一个很深刻的印象。这真的是自然界当中的一个奇迹,这究竟有什么含义呢?是不是很值得我们思考啊!在成语当中有这样的话:“晨钟暮鼓”,这当然是寺庙里的,早晨敲钟,晚上打鼓,来提醒世人:不要迷恋世俗,要迷途知返;来提醒人要醒悟、警醒。就像有诗词是这样说的:姑苏城外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。所以听到那些钟声,晨钟暮鼓,人们就会思想人生的虚空,然后反省自己人生的道路,寻求人生有意义的目标。

但是在圣经里面,在实际生活当中,上帝不是用的人为的晨钟暮鼓,而是用的鸡打更——鸡鸣。所以这给人一个思考,有话说:“三更灯火五更天,正是男儿读书时,黑发不知勤学早,白首空悔读书迟。”那么,“三更灯火五更天”,大家知道,这个“三更”就是半夜;“五更”呢?天就亮了。三更、四更、五更,这是守夜的人盼望天明,按着更次。那么伴随着这个越来越靠近天明的这个更次,圣经当中记载了彼得的故事,把彼得的悔改经历和鸡叫连在一起了。圣经是怎么说的呢?“在鸡叫两遍以先,彼得要三次不认主。”为什么这么记载呢?很多人可能是一带而过了,为什么是鸡叫“两遍”以前彼得有了三次不认主?大家知道,“鸡叫三遍天下白”,也就是鸡叫第三遍的时候天就亮了,大概现在是早晨六点的时候,大概是五更天的时候。这个半夜的时候鸡会叫,到凌晨的时候鸡也会叫,天亮的时候呢?鸡就叫最后一遍了。所以彼得不认主,他虽然是跟从着耶稣,但是没有真正的经历。他三次不认主,也是一个完全地、彻底地失败。鸡叫第一遍,他还没有警觉,后来鸡叫第二遍,他突然惊醒过来了,那么这个时候离天亮也就是最后一更了。所以这个“最后一更”是代表什么呢?醒悟过来的人,最后悔改的时间,也就是守夜的人到最后以加倍地警醒,迎接天亮的时间。在这个时间,大家知道彼得在做什么吗?

彼得和犹大的区别就在这里。犹大后来也非常后悔,也对自己的罪很有罪责感,但是他找不到解决自己的罪的出路,他不知道耶稣的客西马尼园;而彼得在这最后而悔改的时辰,他重新来到了客西马尼园,在耶稣挣扎的地方,他在这里得到了真正的一种向罪死、在耶稣基督里面活的经验。

所以,我这次出行,我就思考了这个问题。然后,我一听到鸡叫我就赶紧起来,似乎就再也睡不着了,我要起来读书。因为,三更灯火五更天,正是男儿读书时,并且我也想到:鸡叫三遍天下白,我们乃是在凌晨的时候借着一种学习和悔改来进入新的一天。我们是处在耶稣再来的荣耀的清晨之前,最后的守夜的时辰,所以正是我们要较力,真正悔改的时刻。

也许在乡村的生活和在城市里生活最大的区别就在这里了:在城市里,你听不到鸡叫;在乡村里,你会知道什么叫“三更灯火五更天”,什么叫“鸡叫三遍天下白”,然后你也能够知道,什么叫“鸡叫两遍以先,你要三次不认主”,彼得最后的经历。

那么今天我要给大家说一下,我们要怎么样更深入地来学习圣经,获得属灵的生命呢?这是现在弟兄姊妹每一个人都要亲自去经验的。我想跟大家说七点,对这七点,我们有主有次地来讨论一下。

第一点呢,大家要了解,要理解:没有人是权威,上帝的话本身是权威。这是第一个原则。在宗教改革历史上,从过去到现在,到将来,没有一个改革家会自称自己是绝无错误的。上帝总是给我们试验,看我们是不是能够超越人类的有限,然后回归圣经的真理。就是带着一种宗教改革的思想才能够不断地前进。任何人的传道,归根到底,是把人引向圣经。预言之灵是把人引向基督里的真理。所以呢,上帝的话语本身是最后的归宿,是最后的权威。我们首先要有这么一个肯定的一个原则。

第二个重要的原则是什么呢?就是学习圣经领受属灵的生命,我们不能够有先入为主的思想。不是拿圣经来证明你自己,而是来领受圣经对你说话。带着一个恳切的祈祷:“主啊!赐给我圣灵!主啊,让我能够理解你的话!”在心里面带着这样一个迫切的心,来求圣经解开对我们说话。然后,带着一个悔改归正的动机,只要圣经指正我们,我们就存着信心来领受,让我们的思想和主的道调和,带着这样的心来查考。如果想用圣经来证明自己的错误的话,甚至你也可以找到很多的经文作为证据,当然是误用了。所以,有一个主次的问题。是先有了结论,再来查经呢?还是放下一切来查经,想要得出正确的结论?这是一个先后的问题。

第三点,就是要亲自去领受。没有人可以代替我们去领受生命的粮,就像没有人可以代替我们去吃饭一样的。但是,开始的时候可能需要喂奶,因为是婴儿;但是我们不是始终停留在喂奶的阶段,要长大,迟早要学会咀嚼、消化、吸收、运用,要学会吃干粮。成长的人,是从吃奶到吃干粮的人。要亲自去领受所有的讲道,通过查经,查考预言之灵,细细地去消化,去揣摩,使它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,思想的一部分,从我们的内心领受和感受的一部分。

最初我听到姜牧师讲道的时候,我就觉得非常好,那个时候开始编辑当时的前三本讲道集,也就是现在《福音的大能》1、2、3,以前就简单地写成了是《生命之光》1、2、3。大家可以看到最初出版的版本当中,差不多每一段的后面都插上了怀著,也就是说,当时在学习这些讲道的时候,我都是一段一段地思考,然后一段一段地把这个意思在预言之灵、圣经当中去查证,去对比,是这样来做的。我编书的那个过程是我重新去领受的过程,所以我知道那是正确的,并且不是盲目地接受的。我去讲的时候,也是我领受过的。我们说到了第三点,亲自去领受。

再来说一下第四点,就是我们学习圣经,领受生命的粮,不单是字句的查考,而是精义的领悟,属灵的领悟。我们要领悟的是主的道,也就是上帝的思维、上帝的品格、上帝的生命、上帝的智慧。这是一种更深层次地领悟,比那些字句的领悟要更深。

学习圣经不单是知识的掌握,而是要领受和领悟一种经验。就比如说,今天有人问了“十字架的意义”,我说:“你可以去学习一篇证言叫《基督的苦难》,你也可以去听一篇讲道叫《罪的咒诅》,因为只有我们理解了罪的咒诅,你才能够知道十字架所付出的牺牲,以及耶稣承担的是什么,这是认识十字架的一个入口,只有知道了罪的咒诅,相反,你才能够看到十字架带来的恩典的医治是什么意思。诚然,我们是理解了十字架的救恩才能够对耶稣发出感恩赞美,然后带着信靠的心来领受恩典,然后因信称义才能够成为一种经历。但是如果不知道什么是罪和罪的咒诅,你也无法理解十字架上担当的是什么,然后带来的是什么。但是接下来我再回答了一句:“其实,真正理解耶稣的十字架,只有一个办法,那就是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主。没有个人将自己钉十字架,背负十字架来跟从主的经验,人是无法领悟耶稣的十字架的。不管你从理论上、从口头上、从知识上能够做多少的表达。耶稣的十字架是什么呢?背负十字架的意义是什么呢?是我们献身和耶稣同工,在救人的事情上舍己,不要使一个小子跌倒了,要寻找“迷失的羊”,要欢迎浪子回家,要去仔细地寻找“失落的钱”,这都是舍己和耶稣同工的经验。

还有呢?十字架还有更深的含义,耶稣在四福音当中每一次预言他的死和复活,接下来都阐释了十字架的意义,更深的意义,就是完全舍己。如果没有经历过痛苦,为了饶恕别人,为了救赎别人,帮助别人,为了感化别人,没有承受痛苦的经验,你也不能够知道耶稣的饶恕的。背负十字架,换句话说,是死在我们身上发动,然后让活在别人身上发动,为了拯救、帮助别人,死在我们身上发动,生命在别人身上开始萌芽。大家如果没有在付出足够的艰辛的努力,去以爱来挽救人,没有这样的经验的话,那么你永远不知道什么叫饶恕。那些始终拒绝饶恕别人的人,他没有自我否定的经验,他不能够理解耶稣的十字架。

我要再说的第五点是什么呢?就是要有均衡的思维。学习圣经需要有均衡的思维。圣经是绝无矛盾的,圣经是绝无错误的,但是不求甚解的人似乎会看到很多的方面,然后又忽略了另一方面。学习圣经需要有一种整体的眼光,需要有一种全貌,一览全貌的这种眼光。人们非常容易在学习圣经当中,就陷入到一种盲人摸象的境地,他们知其一不知其二,他们看到了很多问题的一面,但是呢,没看到另一面,感觉到有矛盾,或者感觉到要否定别人。我们通常是在不断地思考,不断地提问,然后又寻求答案的过程当中,变得更有一个全面的思维,更均衡地理解的。

我举个例子来说明,大家看到四福音,为什么需要合参,你知道吗?单个的福音书不够吗?真的是不够的。为什么要四个福音书合参呢?因为每个福音书可能都记载了其中的一面,当四个福音书合在一起的时候,就像一个拼图合在一起的时候,你才能够看到一个完整的,一个答案,方方面面的,一个全部。就像说“耶稣复活”吧,在对“耶稣复活”的这一段人物、事件的记述当中,四福音显得是最有矛盾的。我很多年前在江西鹰潭去参加学习的时候,就有一个大学生向我提出来,他说:“圣经看起来是有矛盾的。”他就说到了四福音当中关于耶稣复活的记载。人们确实能够看到有一些显然的差异,但是当把四个福音书合参在一起的时候,其实你发现了这么一个事情的经历:就是七日的第一日清早,那些妇女们是分成了两群,她们是从不同的方向前往耶稣的坟墓。所以圣经是分开记载的两群人从不同的路线,各自去,先先后后地去,这样一个过程。有一群妇女从这边去的,她们去的时候,石头已经挪开了,有天使跟她们说话,她们就赶紧回去报好消息。然后马利亚跟着又单独来了,马利亚一看,坟墓空了,赶紧跑回去告诉彼得和约翰。彼得和约翰就赶紧往坟墓里跑,而马利亚跑不动了,她随后又跟着去了,她第二次又到了坟墓,然后耶稣向她显现。他们所看到的,所经历的,完全是两个线索。

我们再来举一个例子说明,也是大家最近有些讨论和争论的问题——“一日如千年”,姜牧师讲道也说过,七日的周期这里面有暗号,有隐含的暗号。人类的历史6000年,天上一个1000年。但是大家确实也理解了,就是当教会预备好了,耶稣才能再来。然后大家也可以知道这样的话:上帝不是迟延,乃是宽容。大家也知道,如果复临运动的时候,他们同心合意地接受了第三位天使的信息,而完全地带着上帝的能力去传扬,福音可以早就完成了,耶稣也早就再来了。大家也看到出埃及的人,如果他们不是因为不信、争论、不献身,他们也不至于在旷野滞留了40年,对吧?这些话我们综合起来,究竟怎么理解呢?所以需要有均衡的思维。

当弟兄姊妹提问讨论的时候,我们对这个问题就会有更完善的、完全的一个思想认识。事实上,得救的人要填满,144000人要诞生,地上的教会要和耶稣救赎的计划合作,预备好,耶稣才能够再来,是这样的。但是假如教会不献身、不信、相互争论,这个工作就一直迟延下去吗?就会永远这样拖延下去吗?我们要知道,我们所生活的时期叫做“上帝的恩典宽容的时期”。那么,上帝恩典的宽容的时期,是有期限的,是有底限的。耶稣的确可以很快再来,耶稣的确可以因着教会的献身,完成传福音工作,我们也可以催促耶稣早日再来。不是耶稣在迟延,而是他在宽容,是我们在拖延,所以我们仍然滞留在这个黑暗的历史当中。为什么呢?领受真理的人不献身、好争论、不信,所以我们仍然滞留在这个黑暗的世界上。但是恩典的宽容,有没有界限呢?有没有底限呢?有的,对于每个个人是这样,每个家庭是这样,每个国家是这样,每个民族也是这样。大家如果仔细地去读圣经和预言之灵,这是一个法则。

上帝是不是给亚摩利人四百年的期限?对亚伯拉罕预言的时候就说:“他们恶贯还没有满盈。”所以还有四百年,四百年他们就要受到审判,就要剿灭他们,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,对不对呢?大家去看《先祖与先知》,就是这样说明的。   

耶稣基督给我们恩典宽容的时期,给全人类恩典宽容的时期。耶稣固然可以随时再来,只要教会预备好了,我们可以借着悔改和献身,以及完成福音的使命,催促耶稣的再来,但是耶稣确实是迟延了,因为宽容我们。但是耶稣永远迟延下去吗?会不会永远拖延呢?这个恩典宽容的时期,会无限期地延长吗?不会的!所以,我们要理解,这个6000年就是最后的期限!

事实上,我们很有可能会发现一个非常奥妙的结果,是什么呢?正好在6000年满的时候,耶稣再来。不是说耶稣不愿意再宽容了,而是没有人再会得救了,也不是说,上帝的条件没有完成、教会也预备好了,时间正好在6000年期满的时候,最后你会发现一个美妙的象征就这样成为了现实。这不是在设定时间,这是上帝计划的奥秘!你要均衡地理解这些问题。

我们来打个比方说,大家知道,得救的人数是正好补足堕落天使的数额,对不对呢?那你能够理解成“上帝不愿意多拯救一个人”吗?不能。那你会理解成“假如这个人数不填满,耶稣就不能够完成他的计划”吗?也不能。所以最后你只能发现,正好是一个这样奥妙的一个结果:得救的人满足了堕落天使的数额。天使堕落了留下的空缺,上帝借着从尘土到荣光的人类来弥补了,给上帝带来荣耀。不是上帝不愿意多拯救一个,也不是说,最后完不成了,少一个,这个结果就是这样的,这就是上帝的奥秘!所以我们对所有的问题都应该有个均衡地理解,那么所有的话语,圣经上的表达,都会协调,而不会矛盾,没有错误。

还有,再要说第六点,我们学习圣经的第六点,一个原则,大家理解的,就是亮光是越照越明的,真理是活的,就像生命是活的一样的。大家要记住这句话,这是一个绝对的原则,真理越照越明,亮光越照越明,经验越来越真实,生命是活的,真理也是活的,道从来就是活泼的,有功效的。这并不是说在圣经之外还有新的亮光,也不是说在预言之灵之外还需要新的先知,不是这个意思!圣经的道,一次交付,摆在那里,但是我们学习的功夫是越照越明的,我们经验的长进是越照越明的,并且这个道在我们身上会显出一种成长的、活泼的一种特质,一种特征。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够很好地去揣摩这一点。

最后我要说的是,圣经是无穷无尽的泉源,最终,我们对它会有越来越深地理解,越来越全面地理解。但是到任何时候,这本圣经,都是无尽的宝藏。大家知道,珍宝都是隐藏的。让满地上扔着的都是黄金、白银、珍珠、宝石、钻石吗?不是,都是一些石头。石头在地上丢的到处都是,但是真正的珍宝,往往埋藏得很深,矿藏需要深深地去探寻。圣经里面有无穷的宝贝,耶稣基督里面的真理越照越明,圣经绝不会让人失望,在这里没有止息,在这里不会让我们的干渴得不到满足。我们将会越加地干渴,越多地饮用活水,我们越饮用,我们越成长,我们更加地领悟,我们更加地需求,然后圣经也会让我们更加地得着!

大家认为四福音是很简单的吗?似乎大家对学习耶稣生平不是很感兴趣,这真的是一个问题。当然你可以先学习那些别的需要掌握的方面,但是在我看来,我们学习这本圣经,归根到底,我们会越来越爱学习耶稣的生平,我们会揣摩他的话、他的经历、他的每一个细节,所有的道都在那个里面。旧约圣经全部的道理都浓缩在里面,新约圣经的道理也都由此而展开,所有的基督教的基本原理、要道,所有的内容也都在耶稣的讲道里面隐含着。我们要学习耶稣,跟从耶稣,就得非常熟悉他。耶稣的生平的学习和别的内容的学习是不同的,耶稣的生平的学习,真的需要我们背诵、记住——每一点,每一幕,每一句要道。

那么现在我所做的这些资料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学习的资料。当然,不像这个现场的讲道一样,那么细细地去解开、发挥,那么让人易懂,如果这样的话,就会费很多的时间,事实上,这就没完没了了。但是我试图做一个合参,把《历代愿望》里面最重要的要点归纳出来,这样就给大家提供一个学习的导本,一个读本。每一个内容你都可以发挥成一个小时的讲道,比如说“把里面的施舍给人”,那么在耶稣生平里面,我可能就几分钟带过去了,但是事实上,这里面可能包含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的讲道。“你还缺少一件”,我也是很短的话带过去了,但是,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题目!你需要有足够的思想,去挖掘它;有足够的思想,准备去领受它。每一点,差不多都是这样。所以圣经无穷无尽,耶稣的生平给我们留下的一个生命的泉源,效仿的榜样,我们通过这个,而爱耶稣;通过这个,而跟从耶稣;通过这个,走向合一;通过这个,返照基督;通过这个,迎接晚雨。

今天就给大家讨论到这里,我今天和大家谈论的就是,到了需要很好地研究圣经、领受属灵的生命时候。第一点,没有人是权威,上帝的话本身是权威;第二,不能有先入为主的思想,要带着领受、悔改、归正的心来学习;第三,要亲自去领受,从喂奶到吃干粮;第四,学习不单是知识的领受,更是经验的领受,通过完全以自己的内心和生活去经验“经上的话”来理解“经上的话”;那么,第五,应该有均衡的思想,面对圣经绝无错误,我们应该有一个方方面面的思考,获得一个整体的观点,尽可能全面的一个理解;第六,亮光是越照越明的,生命是活的,真理是活的;第七,圣经是无穷尽的生命的泉源,耶稣的生平,是我们最后学习的归结。

好,各位青年朋友,弟兄姊妹,今天晚上我们分享就到这里,非常欢迎大家讨论、提问,给我们思考的话题,激发彼此的灵感。我们讨论不要紧,最近产生了很多的讨论,真的不要紧,因为讨论能够让道理更加清楚,让我们的思维更加活跃。这个讨论会激发大家去实践以上我们所学习的这七个方面,只有这样,也必须这样,大家才能够获得成长以至于成熟。盼望每一位青年朋友,弟兄姊妹,都要在祈祷、研经、经历经上的话的事情上,越来越学会独自站立!